终极篇的思路会略不同于前两篇,有两个原因:
终极产品经理的成熟样本少之又少,而且我本人自认也非标准。
随着工作年限的提升,难以量化的能力越来越多,领域越来越细化。
但我们终将要走入这个境地,那么在这之前,要做什么准备呢?
在这里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之前在小团队和创业过程中的思考,给大家一个终极发展的思考方式窥探。
而场景上讲,我们将立足于管理层的地位,以创业为背景视角进行交流。试想,如果你想成为一个CEO,你在产品经理阶段要做哪些努力?
在产品经理成长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,并且去精益求精:
首先是因为,术业有专攻的概念非常关键,妄想成为全材很可能会失败。
如果你花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擅长某些事,就不要继续再次证明了。
除非你是一个科学前沿领域的专精团队,否则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,本质上是一个方案整合的产品输出方。需要科学或技术团队去完成从研发到上市这个过程,而产品经理是用市面上可行的技术来做出APP产品。
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去跟进一个长流程线的产品,无异于自讨苦吃。正确的做法是,找一个成熟的团队,进行任务双端到多端的分解,同时让团队的领导者进行端到端交付,全权负责,从而用人脉和管理去搞定自己的短板。
只有一个挑剔的人才能做产品,如果对于产品你的态度是包容的话,那你多半适合做客服等岗位。对产品来讲,是要追求尽善尽美,有足够挑剔的眼光,如果处处妥协,无异于把压力转嫁给产品,成为了缺陷的功能点。
而客服这个角色,往往是被用来解决用户反馈和个案的存在。比如市面上某APP对于手机的兼容性做到了98%,如果要做到100%,需要投入200万的成本,但是200万的成本,却可以组建客服团队,平稳地保障整个产品周期,所以抓大放小,我们选择用客服的方式去消化这些误差。
所以反过来讲,这种抓大放小的思想,就是为了给产品争取资源,给我们足够挑剔的可能。
这句话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理解:
第一,我们见过太多叫好不叫座的产品,它可能是一个小众而精致的产品,有可能是在某些商业属性有缺陷的产品。比如网易云音乐,在产品属性上几乎无可挑剔,但是因为其本质是内容型产品,作为内容驱动的产品来讲,内容本身和版权是主导因素,所以产品成功,未必会导致商业成功。
第二,商业成功的产品未必是产品成功。比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,无论是从设计交互到美观来讲,几乎都是表现平平。再比如VIVO和OPPO的手机,在产品上未必是最强的,但是却通过强大的渠道,搞定了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市场,成为国内领先的产品。
所以,这也告诉我们:
选定你的方向后,要根据你的方向来看,是否是产品主导的领域。
去分析一款产品的时候,并不是商业成功就意味着产品上的全盘接受,以免忽略了主要矛盾。
上面VIVO和OPPO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营销市场,渠道为王的观点。所以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,产品为王反倒变成了一种理想主义。所以究竟是渠道为王还是产品为王,还不急着定论,但是对于创业者来说,渠道的力量确实难以忽视。抖音和快手,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广告位,吃掉了多少段视频领域的优秀产品?所以,某些领域比如内容来说,是有入场门槛的,如果你没有一定量级的资源去搞定内容和渠道,单凭产品功能的优秀,很难成活。
对于广告来说,如果不增加渠道投入,自然传播三周左右将会降热度消耗殆尽,而能否在热度期顺利完成大部分产品转化,也是广告投放这把双刃剑的关键点。
所以,搞清楚自己要玩的牌局逻辑,以及入场门槛,才能知道自己是以小博大,还是不切实际。
扩散壁垒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。比如对于锤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机来说,将很多的资源投入在软件上,对于硬件配置保持了及格水准。虽然这款产品准确地打击了种子用户,并且获得了种子用户的芳心。
但是在扩散的过程中,遇到了很大的问题,比如:
种子用户向新用户推荐锤子手机“交互优秀,艺术美感”
新用户发现“下午四点钟没电”,反过头来质问种子用户“这么烂的手机你也推荐?”“三四点钟就没电,再美有什么用?”
“这么牛逼的手机,没电就充电不就好了嘛?”
这种场景存在于很多的产品身上。尤其是一款产品在差异化上打出种子用户后,如果不能满足扩散群体的需求,也注定没法走入大众视野。
对于一款产品来讲,要有同理心的同时,不能把目标用户群体框的太小太死,虽然聚焦导致成功几率较大,但是对于量级上难以扩散,也是一大弊病。
同样,对于种子用户的需求演变和慢慢发展,也需要用功能去适应需求。
总而言之,产品迭代是一个适应用户的,动态的过程,要时刻符合用户的需求动向。
现在很多人鼓吹IP经济,其实不然。什么是粉丝呢?我们大多可以看到娱乐圈的那些粉丝,是真的粉丝,他们沉迷于某一个形象,而具有冲动消费倾向。但很多时候,对于一个企业来讲,其实所谓的粉丝并不是这个意义上的粉丝。
对于企业来讲,追随者往往是一种生活态度或价值观的信徒。比如无印良品,其实是抓住了极简主义和品质生活的群体,但是对这个群体来说,是无印良品还是网易严选?好像没那么重要,谁能满足品质生活,我就买谁的。
所以,做企业不能吧用户当作粉丝去运营,我们做的只能是在价值观上去营造情感纽带,但是过分地强调粉丝经济,恐怕会落空。
说了入门、提高和终极,我想我们应该给产品人一个定义或者方向。
我倾向于讲,产品经理就是那些有些挑剔偏执、有理想主义,有责任心,尊重产品的人。
他们可能有的是交互大师,有的是后台高手,有的是运营大咖,有的是广告老鸟,也许用着产品之外的方式去实现着商业价值,但是都有一颗产品为王的心。
所以我想对产品人说:别放弃学习,别放弃理想,去描绘一个理想的产品世界。
来源:微信公众号(产品之术)成都软件开发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