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随 5 个月内超过 30 次的密集迭代,上线即将满一年的小程序悄然积蓄着能量,就像彼时蛰伏了一年半才爆发的公众号,小程序正在迎来相似的爆发节点。
讨论一个蚂蚁雄兵式的生态型产品,从某款或某类典型案例入手是最好方式。所以现在,极客公园将和微信一起推出「小程序搜神记」,梳理一批优秀的小程序案例,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给到关心小程序开发的人们。
今天「小程序搜神记」的第一期,我们要聊聊的是日程管理类小程序,这类工具应用的常青树,正在依托小程序演化出更丰富的形态。
很少有人会意识到,其实许多工具类应用都有着非常强的社交需求,社交的加入往往会让他们发生质变。
当 App 的人口红利走到尽头,工具类应用总是首当其冲的群体。产品边界窄、用户群单一、产品没粘性……这些都束缚他们的发展和想象力。
像是火柴盒、魔漫相机、足记这些一度大红大紫的工具产品,在操作系统和超级 App 的挤压下早已势微。更大体量的墨迹天气早已玩起了社区;美图秀秀孵化出美拍和潮自拍等社交产品,甚至还卖起了手机;WiFi 万能钥匙做起了内容……在这些经常见诸媒体的庞然大物之外,很多人看不见的却是更多小工具的转型失败。
「工具+社区」似乎成了转型的最优解,社交化是所有工具都在苦苦探索的一条路。在这样的焦虑中,小程序的出现成了一剂良药。
微信生态就是一座宝库,关系链、用户量、活跃度、流量、传播渠道……第一时间迅速挤进小程序生态的工具产品数不胜数,但能真正把小程序玩转的却只是少数。如何通过小程序正确利用微信的天然优势,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理论体系,但通过解构几个优秀的工具小程序,或许就能窥见一二。
每当提起小程序的优秀案例,「朝夕日历」总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,这个简单日历工具将小程序「工具+社交」的属性玩出了教科书般的效果。
能讲日程分享给微信好友的朝夕日历 Pro
众所周知,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邮件习惯的,这让以谷歌日历和 Outlook 为例的「日历+邮件」日程管理体系在国内无法推行。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优秀日历 App 很多,可无论 UI 如何精美、交互如何顺手,总让人觉得缺点什么。
作为小程序内测首批 200 个团队之一,朝夕日历团队找准小程序坐拥微信社交关系链的优势,通过小程序制定日程安排,并以极低的操作成本分享给相关好友,然后在微信内部生成共同的事件提醒,把日历和日程安排做成了最符合中国人习惯的样子。
「朝夕日历」如今有 App、公众号、小程序、Web 等多种产品形态,总用户 500 万左右,并且因为与微信关联,产品具有着很高的用户留存度。
从监督习惯养成入手的打卡工具「小打卡」则是另一个同样出色的玩家,它代表了时间管理工具的另一种思路。
通过组建社群,调动参与积极性而快速火起来的小打卡
同样是利用微信的关系链和用户量优势,「小打卡」将「圈子」植入到工具中:随时显示好友公开打卡日记,类似朋友圈,每天看到别人坚持的足迹,以促进自己的坚持动力。
通过建立社群的方式聚集用相同需求用户,互相监督打卡,先以社团和兴趣人群为节点,再精确覆盖到个人用户,通过相同兴趣的好友间的分享和转发,完成用户裂变。
运用社交优势,聚集人群的同时调动参与度,营造社区氛围,这让「小打卡」很轻松就摆脱简单打卡工具的局限,围绕相同兴趣快速构建起了社区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「小打卡」利用小程序轻量便捷的特点,并依靠微信的超高使用频率,有效降低了打卡门槛,正如很多打卡公众号做的那样,只不过小程序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推出至今,小打卡已经迅速积累了超过二十万用户、三千多个社群,更重要的是,从头到尾这款小程序都是由一人开发和运营。
而更多像是:把社交揉进便签的「朝夕便签」、利用微信用户量构建社区的「Keep 打卡」、解决线上聚会痛点的「群约助手」,还有上线 3 天积累 100 万用户,截至 9 月坐拥千万级用户量的「小睡眠」等等,都是依靠微信天然具备的优势让工具产品发生质变的例子。
这其中,「群约助手」也是一款特别的小程序,作为致力解决朋友聚会统计人数的小程序,它恰恰引出了另一个话题,工具小程序之于微信的意义何在?
无数的工具类小程序,它们就像一个个微信应该有但却没做的小功能,「解救」了微信越来越重的场景需求。
根据第三方平台小程序统计平台的最新榜榜单显示,在榜单 Top100 的小程序中,工具类共计 36 个,占据了榜单的三分之一以上,是绝对的主流小程序类型。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,这和小程序在微信生态中的作用关系紧密。
同样以「群约助手」和「见面助手」两款功能类似的小程序为例,它们解决了微信里一个长久的痛点——线上聚会、活动组织。设定活动内容、时间、地点,然后把小程序分享到微信聊天中,参与的人点击报名。
这类工具通过小程序开发的载体,可以在微信群聊中直接统计出一场聚会的参与人数,谁去谁不去一目了然。对于参加的人,聚会的时间、地点也能做到实时更新,不必翻聊天记录一遍遍确认,甚至小程序里内置了地点定位,直接导航到目的地。
在微信上约活动和聚会如今已是个高频事件,但组织的方式始终很原始「去的打 1,不去的打 2」、「参加的人报数……」,效率和准确率都不必说了。这正是微信发展至今,越来越多的产品痛点之一。
同样的思路,另一款现象级小程序「群里有事」则算是一个更完善的解决方案,这款出自和菜头之手的小程序,瞄准的就是微信群聊中一系列功能痛点。从群公告、群活动、群投票到求祝福。针对的都是微信群聊中的功能缺失,优化群功能的通知效果,甚至能看到有多少群成员看到了公告;以及和群约助手一样的线上活动组织;尤其像「群投票」这样的低频刚需,更是十分切中痛点。
群里有事小程序可以随时在群信聊天中发起投票
因为微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,人们对微信的期待和要求自然越来越多。上面提到的组织聚会就是其中之一,更多像是投票、表情包库、天气预报、汇率换算……这些都是在许多微信使用场景中不时出现的需求,一些零星的痛点。
不过,这些用户的痛点,同样是微信自己的痛点。
因为微信本身产品理念的克制,制约了它在产品层的功能叠加,这让微信增加每一个小功能都小心翼翼,而上述的那些细碎又无法被微信自身覆盖的痛点,必然也是重视用户体验的微信的痛点。
而工具类小程序,正是满足那些零星痛点的最佳方式。
就像是电影《哈利波特》中的那把格兰芬多之剑,小程序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,也只为解决痛点而出现。
小程序之于用户的意义有很多,但其中最基础的同样是工具类小程序对于微信使用体验的优化。
说到底,今天的微信使用场景太多,其中总会有很多不时出现的长尾刚需,期待微信官方来解决显然是不可能的,而一款小程序往往就能很好的在微信生态中解决掉问题。微信能做的事越来越多,同时不会让用户感到微信变得越来越重,这就是这类工具小程序对于用户最大的意义。
微信的社交关系给了工具类产品蜕变的基础,而工具产品的属性又弥补了微信产品力缺失,而这两端的基础都是小程序。用户使用微信时的痛点多少,这直接映射出了对小程序的需求量。而体验优化一旦尝试,就很难舍弃了。
如果你还对小程序持怀疑态度,那不妨根据你平时用微信时遇到的痛点,找一个对应的工具类小程序,你会有更直接的感受。
极客公园也特地寻求了微信官方的真实想法,关于工具类小程序在微信体系和小程序生态里到底是什么角色、有多重要?作为构建者,微信给出了极客公园下面的回答:
极:工具类小程序对于微信的核心意义在哪?
微:工具类的小程序很好地体现了小程序「用完即走」「体验轻便」的特点。一方面,工具类小程序开发可以极大满足微信用户对于小工具的使用需求,像日历、天气、投票、开会、打卡签到等等,用户通过搜索、扫码或者好友的推荐就能使用,使用门槛较低,且较适合在微信内的场景使用。
另一方面,小程序的平台是开放的,我们也希望开发者在平台规则范围内探索有趣味、有创意的工具供用户使用,工具类小程序往往功能简洁,也方便开发者进行开发和迭代,对于小程序的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。
极:微信理想的小程序最核心的属性或者说特点应该是什么?
微: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它的效率的,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,这是工具的目的。小程序的特点是无须安装、触手可及、用完即走、无须卸载。一款好的小程序应该致力于满足用户的需求,只要场景适合、能快速解决用户的需求,这个小程序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有价值的。
来源:极客公园 成都软件开发公司